休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生活百科、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03 16:41:54
前言
在邓小平的女儿邓榕的日记本上,曾记录过这样一件事。在蔡畅80岁那天,邓小平带领全家人一起去给蔡畅过了生日。当时,邓小平也已是79岁高龄。
邓榕被两位老人的友情打动,于是在回家途中忍不住问了父亲邓小平这样一个问题,“爸爸,这一辈子,您和谁的关系最亲近?”邓小平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回答说:“周总理。当然,还有你李伯伯、聂伯伯。”
邓小平为人热情,做事干练,因而他这一生结识了很多朋友。倘若不是邓榕的追问,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才是邓小平最亲的人。
邓榕
“我一直把他看成兄长”——邓小平与周恩来
上世纪20年代,邓小平与周恩来先后来到法国求学。当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少有识之士选择去他国求学。邓小平与周恩来的友情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周恩来在前去巴黎之前,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革命者。所以,他到了巴黎之后,很快成为了留学生中的中心人物。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唤起留学生的爱国心,他在《华工日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图二
邓小平到法国时,还是一个16岁的孩子。了解到周恩来的事迹后,他对周恩来早已心生羡慕。当时,在留学生中很有名气的赵世炎,经常找与邓小平的工友聊天,一来二去就和邓小平熟悉了起来。
一天,邓小平听到赵世炎说他们准备举行一个聚会,周恩来也会参加。于是邓小平主动请求赵世炎将他引荐给周恩来。结果两个人互相被对方所吸引,自此埋下了友情的种子。
后来,周恩来与赵世炎等人成立了旅欧少年共产党,邓小平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思想后,也加入了其中。这样,他们成为了革命战友。
图三
1923年,周恩来在着手创办《赤光》刊物时,编辑部人手严重不足,恰逢邓小平辞去了橡胶厂的工作来找他。于是,周恩来主动邀请邓小平参与编辑工作,邓小平爽快地答应并成为了编辑部的一员。
当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旅欧留学生的工作,周恩来已经是全脱产的状态。没有钱,生存都成问题,又如何搞革命呢。所以邓小平和其他编辑部成员不得不白天工作,晚上进行编辑工作。
但即便是这样,旅欧少年共产党的经费还是个问题。为了解决它,周恩来号召旅欧共青团的成员与邓小平一起在巴黎开办了一间“中华豆腐店”,在邓小平的组织领导下,这间豆腐店很快闻名巴黎,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经费问题顺利解决。
图四
在编辑部的那段时间,邓小平看到了周恩来常常为了工作饭都顾不上吃,每天忙得几乎脚不离地。他白天要和各种人交谈,晚上才有空为《赤光》攥稿。邓小平看在眼里,心中的敬佩便更重一分。
那时候,周恩来的稿子主要是邓小平负责刻发的。周恩来写到半夜,邓小平就在一旁等着,经常是写完一篇立即就刻发。邓小平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赢得了周恩来的赞赏。
所以对于这个小弟弟,周恩来也会在生活上多照顾他一些。待深夜他们忙完工作时,周恩来就会煮份面条给邓小平当夜宵。周恩来还经常带邓小平去家门口不远处的咖啡馆聊天,他们讨论革命,畅想未来。
图五
那段时间,他们同吃同睡,日子虽然过得十分清苦,但也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回国后,他们之间的情谊不减反增。
六十多岁的邓小平被指派去了江西。周恩来担心邓小平年龄大了,不适应那里的工作,于是在小平出发之前,特意给江西那边同志打电话交代务必多多照顾他。
周总理这人向来公私分明,但他愿意为了体弱的老友”破一次例“,只想着多帮助他一些。在周总理的嘱咐下,邓小平那段艰苦的日子还勉强过得下去。
图六
周恩来晚年病情恶化,手术不断,邓小平对周恩来的身体十分关心。有一次,周总理突发疾病,不得不在午夜进行抢救,邓小平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去了医院,陪着邓颖超在手术室外等候。直到凌晨2点10分,得到医疗组抢救成功的消息后,他才返回家中。
1980年,邓小平面对意大利著名记者的采访,坦诚地说:“我和周恩来认识得很早,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同时,也是革命道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
72年的深厚友谊——邓小平与聂荣臻
邓小平与聂荣臻也是在法国认识的,只不过他们认识的时间是1920年10月19日,比认识周恩来的时间还要稍早一些。聂荣臻年长邓小平5岁,所以对于邓小平这个颇有才学的弟弟总会多照顾一些。
聂荣臻
他们两个几乎同时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之后又一起参与了《赤光》的编辑工作。长时间的革命工作,让他们的心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在战争年代时,两个人都被委派到了红一军团任职,工作配合十分默契,情谊自然变得更加深厚了一些。
1952年7月,邓小平到京赴任后和聂荣臻成为了邻居。邓小平与聂荣臻都是四川人,聂荣臻做的四川小吃“豆花”十分地道。因此,空闲时,邓小平经常带着全家人到聂荣臻家里去蹭饭。通常,在晚饭后,两家人还会一起去散散步,偶尔还会约着一起看看电影。
图八
邓小平暂停工作之后,军队有两个领导干部对邓小平同志之前的工作提出了带有偏见的看法。聂荣臻看到后说:邓小平同志我十分熟悉,你们的这些看法我不同意。无论邓小平的境遇如何,聂荣臻一如既往相信他,始终与他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有段时间邓小平的生活过得很难,聂荣臻不顾司机阻拦,坚持要他驱车到了邓小平的住处看他(邓小平于1957年已搬家)。但那天邓小平外出办事,没有见到他,所以他只好失望地离开。
每年春节,聂荣臻就嘱咐女儿给邓小平的女儿打电话,替他给小平同志全家送上春节祝福,并关心了邓小平的身体状况。
图九
1976年12月上旬,邓小平因患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聂荣臻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买了许多营养品去医院进行探视。在医院聊天时,邓小平告诉聂荣臻希望自己病愈后能够开始工作。
聂荣臻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第二天一早,他前去拜访叶剑英,提建议说想要邓小平重新复出工作。这一想法与叶帅不谋而合,于是他回复聂荣臻,他会将此事与华国锋主席商量一下再给他最后结果。一年后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终于恢复了工作。
图十
在工作上,邓小平与聂荣臻虽然不在同一个岗位,但他们总是相互鼓励,支持对方的工作,是工作上最密切的伙伴。
1990年,邓小平86岁,他与聂荣臻已经相识了70年。他时常找聂荣臻这个已经91岁的老伙计聊天,他们谈心时,邓小平曾风趣地说,“过了90岁就是胜利!”
聂荣臻退休后,也十分关心邓小平的工作,他对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十分认同。每当有人和他聊到邓小平的工作时,他都会由衷赞叹:“小平同志的决策是正确的,小平同志了不起。”在他的遗言中还特意表达了他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支持。
收到聂荣臻去世的消息时,88岁的邓小平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邓榕
邓小平的女儿评价说:“父亲和聂荣臻伯伯,72年的革命战友,72年的亲如兄弟的浓厚友情,此种豪情,此种风采,任你抚古述今,知晓中外,又能找到几人可以与之相比?”
“我常吃她做的面条”——邓小平与李富春夫妇
邓小平告诉女儿邓榕的李伯伯,说的是李富春。在邓榕看来,李伯伯一家与邓小平的关系更像是一家人。
邓小平与李富春、蔡畅(李富春妻子)的革命情谊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在邓小平去法国之前,李富春就已经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任弼时李富春
邓小平到法国后,求学之路和理想中并不相同,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同时,他的勤工俭学之路也并不顺畅,这让他产生了短暂的迷茫。不过,勤工俭学的劳动生活,以及先进学生的影响与帮助,让邓小平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参加了一些共产主义的集会后,邓小平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邓小平加入共青团时,还是和蔡畅一起宣的誓。
图十三
邓小平加入共青团后,就和李富春蔡畅住在了一起,他们三个人的关系变得十分亲近,邓小平可以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因为邓小平年纪最小,所以被他们当成了小弟弟。邓小平也称呼他们大哥、大姐。多年后,小平同志依然记得他们经常一起吃蔡大姐做的面条。
1933年,邓小平在宁都劳动时,还托人给蔡畅传话:“你告诉蔡大姐,我在这里吃不饱,肚子好饿哟。”听到消息后,蔡畅烧了好的饭菜,偷偷找来邓小平大吃了一顿。后来,还经常偷偷给小平送饭吃。
图十四
1939年,邓小平与卓琳在延安窑洞结婚。那天,在延安的许多领导人都去了。革命老战士们就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商量好了要捉弄新郎官,于是不停地灌邓小平酒。结果孔原都醉倒了,小平同志还没有丝毫醉意。
事后,刘英忍不住感慨,“小平的酒量可真大呀!”他不知道的是,李富春与邓发念在他们是老友的份上,特意将邓小平喝的那瓶白酒换成了白水,这才让他躲过了捉弄。
图十五卓琳与邓小平
1957年,邓小平搬家到中南海后,成为了李富春的邻居,两家人的走动变得更加频繁起来。邓小平经常带着孩子们去李富春家里玩耍,蔡畅就会拿出糖果分给孩子。
邓小平与李富春曾同为国务院副总理,所以他们的工作经常是交叠在一起的,两个人常常会谈话讨论到很晚才结束。在工作上,因为两人思想相近,所以配合十分默契。
图十六
1975年,伴随着李富春的离世,邓小平与李富春的友谊画上了句号。不过,邓小平与蔡畅的友谊却一直在延续。
谨以此文,纪念老一辈革命者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