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议员:美俄欧总得有一个倒下,若想肢解俄罗斯,核战争不可避免

2023-02-02 13:35:51

俄罗斯《真理报》发表了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奥利克西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含义大致可以概括为:

西方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无止境的威胁,是导致最终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如今冲突已经彻底白热化,如今冲突有关各方都层层加码,冲突已经不可能按照原本俄罗斯决策层预期的方式收尾。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欧盟、俄罗斯三方总有一方要吃大亏,并且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俄罗斯应当做好使用核力量的准备,或者说至少要保障核威慑的充分运用以阻止美国与欧盟将事态推进到对俄罗斯不利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奥丽克西不仅是国家杜马的议员,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俄罗斯地缘政治学者,也是俄罗斯政坛中的“斯拉夫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的“斯拉夫派”简而言之可以视为俄罗斯政坛的本土派系,与梅德韦杰夫所属的“圣彼得堡派(西化派)”曾经存在对立。

只不过如今的俄罗斯政坛已经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西化派了,因为乌克兰局势在八年来的发展让俄罗斯的西化派颜面无存,他们无论使出何种办法都无法取得美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让步。

十多年前的俄罗斯,当时还是西化派占据上风的时候,那时他们为了美国给一个相对正常的贸易环境使出浑身解数近乎磕头捣蒜的这样一种姿态。

但很可惜,美国在对俄政策上还是很能分得清大局,敌对俄罗斯是美国对欧外交政策的核心利益,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策动了2014年的乌克兰政变,直到今天,俄罗斯的西化派代表人物梅德韦杰夫都已经站出来和西方划清界限。

不难看出,当下的俄罗斯政坛在整体上而言其实对俄乌冲突的态度都是比较团结的,奥利克西为代表的“斯拉夫派”的发声,一方面是对美国与欧盟的警告,而另一方面则是对现在执政的普京总统的一种支持。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进行政治改革,所以现如今的俄罗斯政治制度其实与西方还是比较相似的,虽然西方都抹黑普京是独裁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普京只不过是拥有极高的名望,普京与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的关系,其实更类似于历史上美国一代强人总统罗斯福与当时美国国会的关系。

也就是说,普京还是非常需要国内各个派系政治集团的支持,而明面上看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

在俄罗斯的政治体系中拥有超出美国总统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权力,这其实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受到多方面威胁的国家内部政治团结的体现,但并不是说普京真正拥有一个独裁者的权力。

而如今,俄罗斯可以说已经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原本他们计划在一个月内结束的“特别军事行动”一直拖到现在,按照历史上俄罗斯的一个传统惯例,名义上的最高元首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一定会受到国内各派系的质疑。

俄罗斯在历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证,就是“如果一场战争吃了亏,就换个元首开辟另一个战场”,所以当下普京的处境其实并不像明面上那么光鲜亮丽,恰恰相反,其实普京正面临一次比较严重的政治危机。

但好消息是,目前来说俄罗斯各派系总体上还是高度支持普京的,他们并没有将俄乌冲突期间的种种负面表现与普京作绑定,只要当下普京仍然愿意领导俄罗斯去尝试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那么他们仍然会支持普京。

这就是俄罗斯议员、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奥利克西发声的一大目的,他说“俄罗斯绝不能在战争中失败”,并且他将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西方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无止境威胁。

这就等于是肯定了普京出兵乌克兰的决定,并且指出了当下俄罗斯国内各方应当支持普京尽全力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性,而这篇文章也不仅仅是表明支持普京的立场,更是对俄乌冲突的前景进行了透彻、充分的论述。

我们知道此前不久普京宣布俄罗斯进入“部分战争动员”的状态,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俄乌冲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与在此之后,各方的关系,在这场战争的角色已经截然不同,战争的性质也完全改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开始其实美国也没有认为乌克兰能够坚持多久,这场战争的发展其实超出了美、俄、欧三方的预期。

我们可以将俄乌冲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战争爆发的初期,在美国的配合与帮助下,泽连斯基在战争爆发后数个小时就前往波兰避难。

当时其实他们已经做好了乌克兰亲美政府流亡海外的准备,这个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战争开始两个星期之后俄罗斯的攻势减缓,泽连斯基才重新回国。

第二阶段:则是泽连斯基回国,美国开始为乌克兰提供物质上的支援。

而这个阶段俄罗斯认为他们只需要重新布阵就可以达成战争目标,此时的欧盟也还没有达成对俄罗斯统一的制裁政策,也就是对应今年四五月时候,欧盟为应当如何制裁俄罗斯进行扯皮的那段时间。

第三阶段:则是今年5月之后俄乌战线趋于稳定,俄罗斯宣布“将叙利亚模式在乌克兰复刻”的这段时间。

这个时候美国才开始真正给予乌克兰比较多的军事援助,也就是M777榴弹炮和M270火箭炮这些重装备开始交付乌克兰。

如今,普京宣布招兵三十万,这是战争的第四阶段。

到如今这个阶段,形势对俄罗斯已经较为不利了,因为现在俄罗斯受到的制裁远比今年年初时候要更加严重,俄罗斯卢布的汇率看似居高不下,但问题是,俄罗斯花不掉手里的钱!

并且在观察了之前的战局后,现在美国决策层已经有了比较充足的信心去支援乌克兰。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今年2月与今年9月,普京两次发出核威慑,但拜登政府的应对姿态已经截然不同。

2月份的时候普京宣布“俄罗斯核力量进入战备”,当时拜登政府就没接这个话茬,但今年9月份普京再次进行核威慑的时候,拜登政府的回应就很坚决了,他们直接宣布“建议在俄罗斯的美国人尽快离开俄罗斯”,然后还策划炸掉了北溪二号的管道。

以“撤侨”回应普京的核威慑,这一招其实非常精妙,不卑不吭,可以说是基于当下美国立场的最优解。

美国希望战争持续下去,但美国并不希望直接派兵参与这场战争,但美国又需要为乌克兰提供一定的政治支持,那么撤侨代表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撤侨”是一种两国开战前非常常见的做法,但撤侨不同于军事演习、试射导弹之类的行动,本身并不会促使局势升温不会产生过多的紧张气氛,但撤侨又确确实实是战争准备的一种。

当美国政府呼吁撤侨之后,俄罗斯的决策层将不得不考虑美国派兵干涉的可能性,这是巨大的政治压力。

但与此同时,撤侨这一行为对于美国本身,是零风险零成本的,毕竟撤侨之后就算他们不出兵,别人也不能说什么,无论在此之后他们如何行动,哪怕是把乌克兰卖了也都不会对他们的威信有任何损害。

原本他们其实是需要通过一些政治承诺来支持乌克兰的,但如今他们没有做任何承诺,却为乌克兰提供了近乎“安全保障”一样的声明,而且没有任何成本,因为他们只是呼吁美国人自己离开俄罗斯,甚至连一次官方组织的撤侨行动都没有,这是非常专业的决策!

但事已至此,我们能看到的是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越来越多了,俄罗斯当下的处境比今年2月份时候要糟糕太多,他们面临着西方的整体封锁,并且自身其实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持,而只有部分国家比如印度那模棱两可的表态。

与此同时,欧盟的立场也与战争初期不同,战争初期其实欧盟对俄罗斯是比较绥靖的,否则的话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也不会拖到今年五六月的时候,战争初期德法两国还发声呼吁“正视俄罗斯的安全诉求”。

但现在,欧盟已经被美国人绑上了一根绳上,继续对俄罗斯采取温和政策看似在经济上有利,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等于打自己的脸否认自己的政权合法性。

他们已经绝不可能对俄罗斯进行任何的绥靖,恰恰相反,未来围绕俄乌冲突,欧盟给乌克兰的支持可能会超过美国的支持。

这就是当冲突发展到第四阶段之后,这个白热化的冲突态势下各方的相对关系。

老实说,现在美国已经很难输了,无论乌克兰是死是活,俄罗斯的威慑形象已经被打破,全世界看到的是什么?

是只要美国提供军事援助,那么不需要北约出兵,乌克兰可以抵挡俄罗斯很长时间,就算乌克兰最后输掉战争,但俄罗斯也绝无可能面对北约时候取得胜利。

俄罗斯根本没能力再威慑北约了!东欧地区的这些小国们如果不想被俄罗斯威慑?很简单,加入北约。

在这种印象下,美国将可以重新在欧洲树立起一个强大的形象,这种形象对于他们控制欧洲的诉求是极为有利的。

这样一来,美国引发这场战争的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他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接下来局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俄罗斯和欧盟之间会有输赢。

如果俄罗斯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至少能为这件事情画上句号,勉强维持对周边地区的威慑力,勉强维持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力。

这种情况下欧盟会成为最大的输家,在意识形态的绑架下,欧盟将不得不倒向美国,接受美国更进一步的控制。

而如果俄罗斯输掉战争,他们满盘皆输,一个拥有强大核力量的常任理事国输给了乌克兰。

哪怕乌克兰背后拥有西方的军事援助,但归根结底这些军事援助不过是一些轻武器,重型装备非常少,总计金额甚至还比不上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可不是一句“乌克兰有北约支持所以打不过”,那是脸多要丢尽的!

要知道,从今年2月24日起截止8月3日,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各类援助折合总计才只有250亿美元,每个月就是50亿美元。

而与之对应,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军费平均每个月是21亿美元,而阿富汗是一个治安战的战场,乌克兰面对的可是俄罗斯,是正规战争,这种力度的军事援助,其实还比不过历史上美国支持以色列的程度。

所以如果乌克兰取胜,对俄罗斯的影响极其恶劣,那种情况下,欧盟的损失会比较小,因为这种情况下虽然美国的武力仍然是强大的,美国仍然维持了在欧洲地区的绝对军事影响力。

但问题是俄罗斯的威慑被彻底打破的话,还有谁能在军事上威慑欧盟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反而会更小一些。

所以现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已经是一个次要角色,我们该看看俄罗斯和欧盟要怎么拼命了。

以及接下来,在俄罗斯对西方军事威慑可能全面崩盘的情况下,美国要如何重新构建起过去掌控欧洲的政治条件,他们要怎样给欧洲找一个新的敌人?

俄乌冲突也许只是一场技术水平并不高的前信息化时代战争,但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许会带来全新的变化。

在这场战争之后,“东欧地区”这个概念会被重新提起,未来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会出现一个新的玩家,这个玩家就是由波兰、立陶宛等反俄的东欧亲美国家组成的,在新加入一个玩家后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会远比现在更加复杂。

普京现在也已经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他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补救之前的损失,就是打赢这场战争,在美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之后,让美国少赚一些,让自己至少不输,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也会关系到普京几十年政治生涯的成败。


广东宣传册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休宁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生活百科、热点新闻、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休宁资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